双方兵力对比
越南军队 |
|
指挥官:卡斯特里 16200人 武器装备: 反坦克火箭筒60支 榴弹发射抢64门 步兵枪2859支 105毫米口径火炮28门 155毫米口径火炮4门 120毫米口径迫击炮64门 10吨级坦克10辆 侦察飞机和驱逐飞机14架 战机169架 运输飞机91架 运输车辆124辆 |
武元甲大将为总指挥 55000人 武器装备: 步兵抢 105毫米口径火炮24门 75毫米口径火炮75门 120毫米口径迫击炮16门 37毫米口径高射炮24门 628辆车和单车上万辆 |
法军指挥官卡斯特里相信,奠边府将是不可攻破 的城堡,法军在各据点部署很强的火力 。
![]() |
越军用人力将火炮拖运到前沿的斜坡上 |
对越南而言,奠边府之战是结束抗战的契机,越南为奠边府战役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,在物资运输方面,越南军队采用经过改装的自行车,改装后的自行车可运载重达300公斤的零散物资,还用人力将火炮拖运到前沿的斜坡上。
原本选择“速战速决”战术的武元甲将军再三考虑,最后由于战场上的不利因素,他决定将将火炮运出前沿,将战术改为“稳扎稳打”。事后武元甲将军表示,这是他戎马生涯中最艰难的决定。此决定改变了历史。
第一波进攻:1954年3月13至17日
![]() |
1954年3月13日17点,越军开始对法军火力据点进行猛烈的炮击,在短短一夜内,越南军队已占据法军最坚固的据点——希兰(Him Lam),随后 越军每日分别攻佔北区法軍据点独立丘(đôi Độc Lập)、Bản Kéo。
第二波进攻 : 1954年3月30日至4月30日
3月30日,越军火炮开始对法军东区高点以及机场发起攻击,旨在切断法军来自空中的补给,法国的支援飞机遭到越军防空炮攻击,补给困难。越军采用武元甲将军的“逐个目标进攻和总进攻相结合”战术逐步缩小包围圈。
法军出于孤立无援的状态,又雨季气候恶劣和越军猛烈进攻,伤亡惨重。
越军利用坑道或交通壕接近并摧毁法军支撑,分割包围法军。5月1日越军发起第三波进攻,分别攻占东区高点(C1,C2和A1)和东区据点,包围法军指挥中心。5月7日15点,法军指挥官卡斯特里投降,越军完全解放了奠边府,这次战役共歼灭法军16000余人
战役结果
![]() |
奠边府战役失败消息传回法国国内,引起全国震惊,法国对印度支那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。
武元甲因奠边府大捷而名扬天下,成为影响力跨越国境的人物,奠边府胜利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。